• 專題研究詖告--106年

祖師三寶 

2018.01.29
點閱數:2386
祖師三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邱明正
(轉載自 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研究會一零六年會刊)

德培道高
恩師 劉師培中諄諄開示:「道德倫理是非常,時刻存想頭上蒼。修道光明玄化理,自古忠孝列仙邦。道以德配法用神,世界三教皆有門。但願苦心求真諦,終歸真道不二門。」又開示:「榮華富貴如泡影,功名利祿皆是空。作善積下無價寶,立德才是實有成。不信且看世間事,報應不差天豈容。」。
恩師受業於 祖師太上道祖。 祖師在2500餘年前著﹁道德經﹂成為道家的創始宗師,後經歷代不斷發揚光大,使道家思想成為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。 祖師其後在清朝末年傳授崑崙仙宗道法予 恩師,在因緣際會之中,由 恩師在台灣普傳。只要各弟子盡心盡力,相信崑崙仙宗道法在將來必能傳布中華大地和全世界。
「道以德配法用神」。 祖師和 恩師所說的道,是形而上自宇宙之先就已永恆存在,是萬物創生的根源,具有無限的潛藏力和創造力,是自然界最初的發動者,天地萬物由此而蓬勃生長及欣欣向榮。由形而上但卻客觀而真實存在的「道」,落實到萬物和人生,將道內化於萬物而成為萬物的屬性,由此而成為形而下的「德」。道由德而落實實行,德也必依道而行。德行的法門甚廣甚深,例如品德、修養、知識智慧、身心修煉等等。其中,崑崙仙宗法門是全方位德行修煉的最佳法門,非常博大精深,以此配合行「德」傳「道」,極為務實有效。
道、德、法三者,相互為用相輔相成。因此, 恩師常常訓示大家,在修道和悟道的同時,還要致力行道,因而不斷強調「德培道高」。「作善積下無價寶,立德才是實有成。」持續努力以行善立德而行道,才更能不斷提高福德和功德,以及道功的境界。若只修煉道功但少行善立德而行道,道功的境界在到達某一層次之後,必將停滯不前。
「不信且看世間事,報應不差天豈容。」世間所有生命與萬物,都是由於因緣而生滅變化,都處於緣生緣滅而且不斷變化的無常狀態,都是暫時而假有的存在,並無經常性、不變性、永恆性和真實性。因是主要的原因,緣是次要的原因。緣有人稱之為條件或關係等等,其實也都是原因。因緣使生命和萬物造成生滅變化,因緣是作用力,生滅變化是反作用力。因緣一經造作,必然產生結果或稱報應。結果就是反作用力,或有形或無形,其呈現或在今世或在來世。既然生命與萬物都是暫時而假有的存在,大家更要把握當下,以感恩惜福之心,好好加以珍惜善用,致力行善立德而行道,獲得更多福德和功德的結果,從而德培道高。
以 祖師三寶培德
如何培德而致道高?培德的作法千千萬萬,大家各視機緣而行。其中,  祖師三寶的開示,可作為大家以立德培德而行道的典範。 祖師在「道德經」六十七章中說:「我有三寶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慈故能勇,儉故能廣,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。今捨慈且勇,捨儉且廣,捨後且先,死矣。夫慈,以戰則勝,以守則固。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。」
祖師的意思是說,我有三種寶貝,是我永遠保持踐行的。第一種叫做慈悲,第二種叫做儉嗇,第三種叫做不敢將私慾私利居於天下之先。因慈悲所以能勇敢,因儉嗇所以能厚積寬廣,因不敢為天下先而退讓所以能得擁護而成為萬物之長。但如果捨去慈悲而逞強梁之勇,捨去儉嗇而求虛大之廣,捨去退讓私慾私利而求取爭先,那是走向死亡之路。慈悲,用來爭戰就能取勝,用來防守就能鞏固。能夠發揮慈悲心行的人,上天就會來救助他、衛護他。
祖師所說的慈,與佛家所說的慈悲相同,在儒家稱為仁義,在基督稱為博愛。慈悲,積極的意義是為人間為世界創造和諧、健康、富裕、平安、幸福、美滿、快樂,屬於慈的發揮,也就是予人安樂;消極的意義是扶貧濟困、解人痛苦、救災救難、捐助公益,屬於悲的發揮,也就是解人苦難。慈悲的作法主要有三種,一是透過奉獻予人安樂解人苦難,一般稱為無畏施;一是教導他人創造安樂和解除苦難的方法,一般稱為法施;一是捐助慈善、公益、文化、教育等,一般稱為財施。在布施時,最好能去除我在布施、他人受我布施及以何物布施的內外諸相,則布施行道所得的福德和功德會更為廣大深遠。當內心充滿慈悲時,就能勇敢無懼地去面對和解決所遭遇到的所有辛苦、困難和挫折。
祖師所說的儉,一為儉嗇,也就是善用人力物力,在積極方面是創造最大的利益和價值,在消極方面是節省人力物力;一為儉樸,要努力克制自我的慾望和利益,也就是少私寡慾,切不可奢侈縱慾。 祖師之儉,以無為而節用,以無慾而有為。人心歸於儉,則不受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賊的誘惑而能清心寡慾;天下歸於儉,則奢侈之風不會盛行,社會更能和諧、健康和幸福。當每人都能儉嗇和儉樸時,不論是在物質或精神方面,自然都會厚積寬廣。
祖師所說的不敢為天下先,是努力為眾生造福解困,以公益公利為先,將私慾私利放在公益和他利之後,也就是要無我無私。由於無我無私,除能與大眾共創最大利益外,還能得到眾人更多的回饋,自己不但不會減少利益,反而能得到更多。所以, 祖師在「道德經」第七章上說:「非以無私邪(耶)?故能成其私。「不敢為天下先」,再延伸而言,是善用他人的智慧和能力,而非自我逞強爭先,則天下人皆可為我所用,大家共創更大的成就。如此而不敢為天下先,自然能得到眾人的擁戴而領導眾人。
祖師的三寶,因慈乃能度世,因儉乃能立身,因不敢為天下先乃能居上而臨下,確實是立身處世的寶貝,也是致力行善立德而行道的最重要法門。依循而行,必能因德日培而道愈高。
發揮生命的意義
大家活在世界上,若要安身立命,以及發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,必須努力修習、實踐及發揚光大下列五方面的學問:一為身心健康,二為專業學識,三為經營管理,四為人格品德,五為超脫智慧。五者彼此互相關聯、相互為用和相輔相成,其中身心健康是所有一切的基礎和根本。修習道功靜坐,可使身體健壯、精神旺盛、活力充沛、定力提高、潛力開發、智慧提升,以及身心自在,是強化身心健康最佳最有效的途徑。在道功靜坐的法門中,以崑崙仙宗的法門最為殊勝,大家有機緣修習,實應珍惜機緣精進不懈。
發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,主要在於學習與奉獻。透過學習,可以提高生命的學識、智慧和能量,以及提高奉獻的能力,從而提升生命的境界,一般稱為功德。透過奉獻,可以利益自己、他人和社會,以及在奉獻中經由體驗和領悟而提升學習的效果,一般稱為福德。學習主要是手段,奉獻主要是目的,兩者相輔相成及相互成就。因學習與奉獻所得福德和功德,將會內化到生命中,在今生和來世中影響一世又一世。
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,以修悟崑崙仙宗道功而學習,以踐行 祖師三寶而奉獻,從而持續不斷地提升世世代代的生命福德和功德,由凡人、賢人、聖人而仙佛。願共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