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討音頻共振道功修煉功法
探討音頻共振道功修煉功法 郭德孟
~轉載自 中國社會行為研究社 道功年刊 第二十五期~
屏東、高雄、台南、嘉義各研究社,為擴大師兄姐聯誼與道功交流,去年開始合辦南部五分社聯誼會,今年八月一日由屏東分社在屏東潮州八大森林樂園主辦,聯誼會節目有道功主題報告,道功修煉引導,音樂演奏,餐飲,遊園,座談會道功交流,舞會等。場地優美,節目精彩,聯誼會完滿成功,可為今後舉辦活動典範。蔡理事長精心策劃與余總幹事主持能力獲得一致讚賞。
聯誼會道功報告主題由道功會理事長張志弘師兄主講「修道者應有的道德修養」與「仙宗弟子共同參修之重要」,並引導全場師兄姐修煉合當日干支,帶領大家借天地之靈氣,補人身三真元。八月一日當日干支為己酉,發音雨聲,音波振盪腦波經靈台依根源深入天干迴歸線,發音虛,音波振盪腦波經陰蹻依根源深入地支龍脈,全場共同參修,產生強大能量共振,參與者進入天地人三才合一境界,全身充滿能量喜悅。即時驗證了報告主題「仙宗弟子共同參修之重要」,希望今後仙宗弟子有聚會活動,共修列為必要,成為仙宗弟子聚會活動的特色。
隨後節目安排古箏、二胡演奏,古箏、二胡表演者技藝高明,弦音如行雲流水,全身氣場與之共振。古箏演奏時,弦音由指尖點撥而出,全身穴位與點點弦音共振,進而由點而線激發全身經脈共振,真氣在各條經脈上流動,綿綿不絕,無比舒暢,二胡演奏時,弦音由弦、弦摩擦而出,弦音如水波蕩漾,弦音激發真氣,真氣在全身共振也似水波蕩漾,時而忘神進入無我,時而回神,再感受真氣飄盪。先古箏演奏,全身音頻共振由點而線,隨後二胡演奏,全身音頻共振由面而體。點、線、面、體循序共振,顯見演奏樂器與演奏先後皆是精心安排,下午座談會中,我即時發言表示讚賞與佩服。
科學驗證可用8-13 Hz之外在信號來刺激人的視覺、聽覺或觸覺,當信號送入腦部時可與腦之α波達到共振而增強產生氣感。氣即共振,激發共振的方式有藉音頻共振,藉磁波共振,用閃光刺激雙眼激發共振,經由吐納呼吸激發共振,藉肢體運動激發共振,或經由內在之刺激如意念或發聲來激發共振。
外在刺激聽覺的方式是藉音頻共振激發人身真氣,可由各別音樂激發,如古箏、二胡演奏,歌唱會,音樂會,或誦經法會等等。內在音頻共振是藉由自行喉嚨發音,音波振盪腦波,如前述合天干地支的道功修煉。藉音頻共振激發人身真氣,有防治疾病功效,坊間有販賣這般音樂光碟片。
師尊佈傳仙宗大道,是以科學新知,天文地理、醫學、電子學說明修真養性道功奧秘,而道功修煉功法本身也都極具科學,由喉嚨發音,以音波達到共振道功的修煉,由淺入深都有具體的修煉功法,本文嘗試彙集音頻共振道功的修煉功法、達成功效說明做有系統的介紹,做為參加聯誼會後的正面迴響。
△長生六字訣的修煉功法,達成功效:
修煉功法:
長生六字訣是呵、呼、呬、吹、噓、嘻六字咒語,全身放輕鬆,意念專注,用腹式呼吸吸氣, 依照火(心)、土(脾)、金(肺)、水(腎)、木(肝),五行相生的之順序,以國語發音的嘴型,就「呵、呼、呬、吹、噓、嘻」六字的順序從咽喉發音並慢慢吹氣,依序分別吐出心、脾、肺、腎、肝五臟及三焦之濁氣。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、舌、齒、喉產生不同的形狀和變化發生音頻振動,使對應五臟發生音頻共振激發氣感。
達成功效說明:
1.初練習時採清換濁,依序分別吐出心、脾、肺、腎、肝五臟及三焦之濁氣。
2. 練習純熟後,呵、呼、呬、吹、噓、嘻六字的不同音頻,分別各與心、脾、肺、腎、肝、三焦對應發生音頻共振激發氣感煉出真氣,煉出真氣後,真氣振盪内臟,調和臟體的氣息,氣動血到,内臟安康。其特色是五行相生外,咒語、吐納、意念三者合一,以吐納法為主,並用動作、意念的導引,煉出真氣。胎元未能自動鼓動前,修煉長生六字訣做腹式呼吸,有修煉胎元的功能,激發胎元真氣,胎元能自動鼓動。
3. 五臟與其相對的六腑,能同時共振,五臟六腑有脈動的感覺後,靜坐,慢慢感覺到與五臟六腑相對的經脈發生共振。
4. 靜坐時聚氣煉形,修煉長生六字訣可感覺到心、脾、肺、腎、肝五臟的具體形狀後,可以
繼續修煉內五行合地理外五行。可見修煉長生六字訣可一門深入,從採清換濁,進而調和臟 體的氣息,達到疏通經絡,最後到內五行合外五行三才合一境界。修煉功法同時應用呼吸 /意念/內視(/音波共振等,可加速達成功效。
(詳閱 中社 道功年刊第十七期 長生六字訣研析 作者:郭德孟)
△六字大明咒時的修煉功法,達成功效說明:
修煉功法:六字大明咒「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彌、吽」六字,在身體六神竅相對應竅位上發生音頻共振的效果,激發出靈、神、魄、魂、意、性六神。
靜下心來全身放鬆,用腹式呼吸吸氣,意念專注,以唵(ㄢ)音波定靈台位置,想著靈台外有一圓圈,將唵字置入圓圈內,吸氣時圓圈內收,吐氣時發出唵(ㄢ)的柔和音波,同時唵字慢慢往外擴散,以激發靈台能量。以相同方式逐次發出「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彌、吽」音波,激發出靈、神、魄、魂、意、性六神。(本修煉功法僅供參考)
六字大明咒的字是符音是咒,與人體關竅及其六神對照關係;
(1) 唵-靈台- 靈 (2) 嘛-心竅- 神 (3) 呢- 陰蹻- 魄 (4) 叭- 仙骨 - 魂 (5) 彌-腎竅- 意 (6) 吽- 玄關- 性 。
達成功效說明:
六字大明咒「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彌、吽」六字,在身體六神竅相對應竅位上,發生音頻共振的效果,以激發六神竅各點的能量煉出真氣,六神竅有氣的感覺後,再修煉水、火、風三路九轉等線共振的修煉,最終修煉出靈、神、魄、魂、意、性六神。修煉功法同時應用呼吸 /意念/內視/字(符)/音波共振(咒)等,可加速達成激發真氣功效。道家練氣用「唵嘛呢叭彌吽」六字來激發氣感,「唵嘛呢叭彌吽」六字,人稱之為觀世音菩薩之六字大明咒,實際上也是「人體的六神」與「宇宙六個根源點」傳遞能量之音波共振發音方式。
△走內、外玄風路九轉修煉配合發音,吸氣默唸字「二」,吐氣默唸字「一」:
修煉功法:
◎「靜坐須從根本做起,初時靜坐以意達精竅,為活精生血化氣,用意引到尾閭骨,過夾脊行玉枕,至崑崙頂外玄,此為初步引氣活血運筋骨,調精順氣健體煉神之功。」
(仙宗要義講記第一卷; 第十三講。)
◎靜坐以前,先洗面漱口,而後安坐,先雙手合掌默念無量佛,而往後以乾坤訣而坐,先提氣少用力吸氣,由心內默念二字,即將舌尖捲為上連以氣下沈海底,先注視精竅,而後由尾閭骨上至夾脊過玉枕關,而至前面兩眉中間,方默祝給 祖師叩頭,而默念一即行將舌尖大放開,再行照前而用,不過方式一樣而叩頭分祖師、菩薩,呂祖之分而已,而每一氣皆須注視檮竅,為的是以精化氣,即是引精化氣,不過只用意引,萬不可用力呼吸,氣以可遂意而呼吸之,此完全是用意,而氣自然遂意而行,若是用力,氣即不順了,切記之,而九轉後要聚元神守在兩眉中間為玄門,若是心有雜念再行九轉亦可。
(師尊口授講記 乙未四四年四月十八日 三教明心堂)
◎ 論自觀者,乃以神注意,而由靜坐,先將私慾推開,平心靜坐而後九轉,心不生亂,九轉易耳,心若亂,九轉呼吸費力。妙用之法即是以神注意,在吸氣默唸「二」字、閉氣週轉時,以神注意「視」微用目神注視海底而轉,視尾閭骨及腎外關,經項骨至玉枕,即是腦蓋穴至崑崙頂達玄關叩參,由「一」放氣而出,每轉都能注「視」,當可「自靜」,即無雜念也。
(師尊口授講記 四三年五月二七日 甲午四三年四月二五日 台疆樂善堂)
◎靜坐秘訣:要靜坐時,必須先淨面、洗手、漱口,面淨後端坐,雙手合掌舉高過眉,默祝崑崙三清教主。 玄玄無生老母大發慈悲,(祈求何事)而後收縮肚腹,內氣盡力推出,再澎腹放肚吸氣後,將舌尖上捲,默念「二」字,閉目以元神下視精竅,引氣上行至尾閭關上入仙骨,過夾脊關至玉枕關,直前往玄關,視外玄,再以性叩拜後,收腹放氣,照此而行,五臟自然潤和,而在平時睡臥亦可照此呼吸之,而提 合三元真,亦是如此,而用此功為神仙,自稱為煉氣士之原理,此為十八秘訣之一。 (仙宗要義講記 第一卷; 第八講; )
達成功效說明:
「靜坐須從根本做起,初時靜坐以意達精竅,為活精生血化氣,用意引到尾閭骨,過夾脊行玉枕,至崑崙頂外玄,此為初步引氣活血運筋骨,調精順氣健體煉神之功。」走外玄風路九轉修煉是初入門者必須先修煉基的本功法、用吸氣、吐氣、意念引發氣感,在鬆、靜、專注狀態下,腦神經引動脊骨神經逐漸產生氣感,此為活精化氣、順氣活血之層次。這走外玄風路九轉修煉,是靜坐入門基本功法。
上述走外玄風路九轉修煉再配合發音,應用音波共振,可加強修煉功效。吸氣默唸字「二」,舌尖捲為上,「二」音波引氣下沈海底,先注視精竅,是為煉精化氣,而後由尾閭骨上至夾脊過玉枕關,而至前面兩眉中間,吐氣默唸字「一」,「一」音波激發兩眉中間外玄能量,九轉後靜守兩眉中間之外玄,是為養氣養神。這靜坐入門基本功法,目的是活精化氣、順氣活血,進而煉出真氣。
煉出真氣後,走外玄風路九轉修煉,即是以神注意,在吸氣默唸「二」字、閉氣週轉時,以神注意「視」微用目神注視海底而轉,視尾閭骨及腎外關,經項骨至玉枕,即是腦蓋穴至崑崙頂達玄關叩參,由「一」放氣而出,每轉都能注「視」,當可「自靜」,即無雜念也。
九轉後靜守外玄時,外玄通玄關、玉枕關,有助後續修煉走內玄風路九轉。靜守外玄時,外玄與神闕(肚臍)相感應,有助後續修煉氣通任督兩脈。最近應用此音波共振修煉功法激發真氣,引導師兄/師姐共修時得到正面回應。
煉出真氣後,可以神引氣走內玄風路九轉:吸氣後,將舌尖上捲,默念「二」字,閉目以神下視精竅,引氣上行至尾閭關上入仙骨,過夾脊關至玉枕關,直前往玄關,視外玄。氣通風路後,修煉氣通水路、火路就容易了。
走外玄風路九轉與走內玄風路九轉都可以氣通玉枕關、玄關、外玄,氣通玉枕關、玄關、外玄是謂通玄門。玄門通,能看見玄外之玄,觀靜而入定,由定生玄妙。( 師尊口授講記 乙未四四年四月十八日 三教明心堂------為何兩眉中間人都說是玄關。皆因玄關在此而外,以是由此而視之,若是靜坐九轉後,即靜守兩眉中間用神向外看,當見黑暗處有白光圓圓欲動閃動大小不定,而可能在白光閃著能看見山水花木,或佛祖之像,或是白雲祥光不定,此是外玄,而專汝等坐之有靜即點開玄關,立開六通。----------能看見玄外之玄,意通初開之情況。)
△六字點金剛的修煉功法、達成功效說明:
修煉功法:
咒語「佛、頂、心、陀、囉、彌」,六字的對應部位順序為左肩窩,左肋骨,心窩,右肩窩,右肋骨,咽喉穴。
六神統一,左手三山訣,右手劍訣,吸取玄天一口氣,邊念佛邊用右手劍訣在左肩窩書佛後再繞佛畫三圈,點入肩窩,同樣口念指畫/圈/點,依順序在左肋書頂畫圈/點,心窩書心畫圈/點,右肋書陀畫圈/點,右肩書囉畫圈/點,咽喉穴書彌畫圈/點。書畫點完畢再默念「奉金頂山祖師爺唵、敕、令、賜弟子xxx金光護身」。
達成功效說明:
六字點金剛的功能為避交通災禍。以道功修煉而言,是能量/金光從身體前面穿到後背的修煉功法。
△煉金光的修煉功法、達成功效說明:(仙宗道功精華 中上卷 第二章)
修煉功法:
靈台現金光,乃接通天地電能之象,修煉時先微收胎元,提陰蹻合靈台,六神統一,再下注兩腳心湧泉穴,提氣循兩腿上升,由風路入靈台,靜守靈台,默念三遍,「太上道祖,昊天金闕,廣大靈光,廣大智慧,永遠照在,弟子內竅」。然後繼續默念咒語三遍,先默念「昊」,集中精神注視靈台,次默念「光」,集中精神注視神室,再默念「攝」,集中精神注視陰蹻,最後提陰蹻至神室,入靈台靜守,意念想著金光在靈台上閃耀,到金光出現。即是接通了天地電能,可用靈導引,與各關竅相合,以增補各關竅電能。
煉金光咒語與人體關竅對照關係;
(1)昊-靈台 (2) 光-心竅 (3) 攝- 陰蹻
達成功效說明:
「昊」音波激發靈台能量,「光」音波激發心竅能量,「攝」音波激發陰蹻能量,提陰蹻至心竅,入靈台靜守,想著靈合昊天金闕太上道祖,昊天金闕靈光照在靈台,陰蹻接地,地氣上升至心竅入靈台,天地電能合於靈台,靈台能量充足自然發光。
△合天干地支的修煉功法、達成功效說明
修煉功法:
◎合當日干支 吸引十天干、十二地支電能 張志弘師兄引導
天干地支簡稱干支。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總稱為十天干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十二地支。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農曆法紀年。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,又形成了一套干支紀法。而干支用來紀年月日時的曆法叫做干支曆,即 農曆法。
十天干合大郎山之十條回歸線,雨九、雨天、雨應、雨允、雷、雨聲、雨普、雨化、雨靝、雨尊十音依根源深入天干迴歸線,十二地支合崑崙山之十二龍脈,道、玄、真、妙、無、量、法、訣、菩、虛、性、極十二音依根源深入地支十二龍脈。
八月一日當日干支為己酉,六神統一, 守靈台發音雨聲,音波經靈台依根源深入相對天干迴歸線,引大郎山之靈氣返回靈台。發音虛,音波經陰蹻依根源深入相對地支龍脈,引西北崑崙山之龍脈地氣經陰蹻,入玄關合靈台,天地靈氣合於靈台,進入天地人三才合一境界。每日合一干支,合天十干、十二地支,六十天為一循環。
◎合天地線 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(日)悟敏聞道筆記
天地線就是陰陽電,合天干地支時先取其一,即提陰蹻守住十二龍脈的一條然後守住十條迴規線中的一條集中,到腦溝前,以靈(六神統一)注視前面,就會看到天地開出一條縫,玄妙即出。以後再合其他通天地線。
◎合天地轉八卦: 六十年一月九日(六)悟敏聞道筆記
守靈台以大腦十條神經線合十天干,合于胎元,守陰蹻,想六條神經線合於陰蹻會成十二圓覺,再提陰蹻合十二地支合于胎元,然後以轉八卦的方法旋轉身體不要動得太利害,只讓它內部轉動,合上天地後轉得更快。到六十轉後,連週身的房屋,鋼筋水泥都跟著轉動,能發揮至此,任何強有力的東西都摧毀。
達成功效說明:
合當日干支,即是合天干地支時先取其一,天地靈氣合於靈台是線共振吸收天地氣,守靈台以大腦十條神經線合十天干,守陰蹻十二圓覺,合十二地支,天地靈氣合於靈台是體共振吸收天地氣, 逐次轉動十天干,相對轉動十二地支,做順序干支合,六十轉為一循環。守靈台以大腦十條神經線合十天干,合于胎元,守陰蹻,想六條神經線合於陰蹻會成十二圓覺,再提陰蹻合十二地支合于胎元,然後以轉胎元八卦的方法溶化天地氣於全身,稱萬象朝真。
仙宗道功修煉階段/過程中,有運用不同符咒助道,書符與咒語合稱符咒屬法術,符與咒可合併或單獨使用。道法包含道功與法術,簡稱道法,有道才有法,法可以助道,兩者相輔相成,最終是道成法自成。本文以音波達到共振道功的修煉,是符咒的部分應用,本文由淺入深介紹具體的修煉功法,循序從初步引氣活血,激發關竅真氣,三路九轉,接天地氣,天地人三才合一等,希望幫助初學者較容易踏入仙宗道功門檻,進而終身修煉仙宗道功,提昇身心靈。
符咒各有特定功能,其他誦念護身避劫咒語如大護身功咒,緊急救劫咒,靈光避劫咒等等,不在本文之中。(有興趣進一步了解,請閱 道法修煉問題探討--符咒篇 郭德孟~原登載 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研究會101年會刊~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