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專題研究報告--104年

靜功論述與實證 

2015.12.03
點閱數:3265
靜功論述與實證 
洪建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~轉載自 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研究會104年會刊~

1.九轉(小週天運行)之淺見

九轉之功法是為打通人體電路,是為通三焦用。 師尊講義常提到九轉,想必是因隨時皆有新入門之弟子,故常提起此最初歩之基礎功。三焦未通(即玄關到靈台之通路),即不大可能再往前修,且易氣聚積於頭內,無法下降而走火。故此為初入門之必修功。

三焦既通,且水火風三路皆已暢行無阻後,日常靜坐可改著重於諸如三才合一、大周天運行、及返本還源(六神歸元)等之其他功法修煉。坎離合,才會生藥,利用此時之電能來行大周天功法等,才是真正之長生修命功法,因此時之氣在下行延髓及上行脊髓時,其電能(即藥)才能有效地透過脊、延髓上之神經線,散佈出去,來滋養五臟六腑及全身骨髓神經筋脈關竅等。

煉精化氣後,未經坎離合(意神性之三才合一)就直接走風路之九轉,會未獲其利先受其害,因恐有會將骨髓風乾之虞。也許有些師兄弟有注意到同門間發生此狀況之例。慎之。另,晨間打坐,陽氣初生,恐仍不足以將精化氣,如急以意採之,勉強運行九轉,落入空採空煉,如同行火,反而耗費本身靈能。

唯九轉也是一套很好之入靜入定之功法,故對三焦三路已通之習道者,仍是絶佳之修煉法,但在作九轉前,應先作六神統一及三才合一之功法後,才作九轉。
初級階段走九轉,祖師說:靜坐應以意領氣,不須找形與氣(部分講義寫為'找形於氣',此句應較易體會)。即是靜坐時,會因人體電路,諸如水火風三路,尚未完全通暢,造成氣引不過去,而硬用力用氣去衝它,是行不通的。正確方式是只用意去行走過這些通路,氣會自然隨後跟上,多走幾轉,此時之氣(電能)才有可能打通這些未暢通之電路。此應為以意領氣,不可找形於氣之真正要表達之意思。

2.漫談 先天胎息與入魔

本門雖是講性命雙修,但了性必得先了命,了命應先立命,這才是仙宗之長生大道。命功未練妥,而四處枉求修煉性功之玄妙口訣,是緣木求魚本末倒置。師兄姐靜坐,十之七八,坐姿是垮而不是鬆,造成氣無意不動,坐沒半柱香,腳已麻木,且仍氣呼如牛喘。若未能一坐就能很快地進入先天胎息,則仍只是在凡息凡火之階段,雖能對風寒暑濕有所幫助,但絶無法袪除後天渣滓,練出純陽真體,那麼收集那麼多了性口訣,能用得到嗎?

每次讀相同內容之 師尊講記,每次會有新的領悟。這對有用心常在靜坐之師兄姐,應多有此感觸。這就是因為有修習,才會有進步。故爾一再重讀講記,才會進一步領悟到書中 師尊是在傳導什麼。

大家皆知,修道首要,須先將後天之胸式呼吸改變為腹式呼吸。但 師尊講義又有明示,靜坐行氣時,肚臍不得呼吸。這又如何解釋?合理的解釋應該為,必須煉好能快速進入先天胎息之方法,並進而煉出第二階之體呼吸。
求取各階段練功實修口訣是必要的,否則光閱讀 師尊在不同時期,對不同班別不同層級之門人,而傳下之數千篇功法講義,是仍無法領悟。修煉有成,且在幫師門傳道之師兄姐,應在築基方面多著墨,傳導一些自己修煉中悟出之口訣才是。

世上萬物一切色相(空間相+時間相) 係因有人身之眼耳鼻舌身意之存在而產生。修行者,經過氣動初階層次後,開始進入入靜,並進而入定,此時凡息漸止,胎息初現,而進入下一層次。此時,內淨喜樂由心而生,意識因清淨而有法喜之感,造成眼(色)耳(聲)鼻(香)舌(味)身(觸)等之本身生具之覺感,因此而超越推昇,會讓修行者產生唾液甘甜之味覺,或聞到清香或檀香味,或聽到極小或極遠之聲響,或眼見金光聖境或佛或祖師,其內在變化,也會帶動空間感之扭曲,造成身體忽而大小,忽而上下。此時,如果因動心而誤判,而落入心魔入侵,就難脫出了。故此時應以平常心視之,継續參悟修習。透過 師尊迴光返視、返聽之功法,悟清如何破除色相,自能進入空無之境。

勿以為外來邪魔附身,才叫入魔。魔亦指魔障,佛家楞嚴經,將五蘊(色受想行識) 所產生之內在魔障與外在魔障,分成五十陰魔。大家可上網查一下其解說。

修道多年,未得初階神通,應感慶幸。因玄妙初現,見獵心喜,動心之下,導致物靈入侵,或因自心心魔之產生而入魔,是常見之事。仙宗門人如一昧追求性通六神通,造成多少人將入魔而取得之幻意通或幻眼通等,當成功夫深了,而無法跳脫。可惜了。奉勸本門師兄姐,勿迷信於神通,亦勿以為,來自稍有神通的一般修行者處,才會有功夫傳授。

了命煉妥,了性之功在勤煉過程,  祖師師尊自會安排讓你悟到(即師謂之心傳)或取得口訣的。

3.入靜、胎息、入定之淺解

能祛除雜念,即能入靜。方法很多,我們仙宗書中有寫不少 師尊曾教導之方式,包括了一些心態的調整,以及實作之手法。個人較常採用之手法有三:
1.觀看無極圈:包括初期之睜開眼看圖,以及後期的閉著眼朝外玄看。它除了可幫忙透過觀看而入守一專一及抱一,來達到袪除雜念外,尚能用它來迅速地進入其它更高階之修練功法。聽說連仙家都也天天須看無極圏。
2.以「當下」這兩個字作為除雜念之口訣:只有當下,即無過去與將來,就不會有其他念頭產生。
3.出神:神不能兩用,煉到能隨時出神,或至少能注神於你正在作之九轉或其他的修煉功法時,就不會有雜念。(守一、專一、抱一、及了一之不同點,就是在一個用意,一個注神,一個是用神。能作到抱一,那就離了一不遠了。)對初學者,意、神、性之區別仍多分不清差別。意濁而不清,多無法成事,亦無法除雜念。但不用意先行,卻無法注神及出神來逹到入靜入定。

入靜時,心已無雜念,只專注於正在修練之功法。此時應亦已進入凡息初停,真息初現之胎息最初階段。

此時,仍未進入入定,因為腳己開始在麻,炁仍在動,心亦未平。

入定,必須是心平氣(後天炁)止,進入較高階胎息(即體呼吸),及心息相依之境,先天炁在全身似有似無地充滿全身及雙腿,能與天地宇宙網結合。此時可進入性功之修煉。

胎息,簡單地說,是利用胎元上下之氣海及丹田之一上一下鼓動,來帶動張開全身毛細孔來取代鼻子之後天呼吸,與外界作採清換濁。欲修習胎息之功,須先從啓動胎元四週之後天八卦作起。社裡宣導師兄應多知初步之啓動八卦方式。中高階之胎息(體呼吸、斷息) ,皆須和後天八卦(位於胎元)或先天八卦(位於外玄或中玄或內玄)之運作結合。一般修行者在靜坐中,未達氣住息斷、徹體通明之境界,是很難進入”了一”(入空)之修習的。

4.平火之我見

相信各位應曾有耳聞,多位老師兄姐練功多年卻以中風作結局。為何會發生?如何可避免?
功夫愈強,火氣愈大是必然結果。此是凡火,對高階修練是一無是處,避之猶恐不及。有了此認知,才會懂得「平火」之重要。
很多資深師兄在靜坐時,有時氣感非常強,因而感到興奮,覺得今天練得非常鏘鏘滾,很有成就感。其實這並非正確的認知,應該要有戒慎恐懼之感才對!武火主要用於諸如治病、或初入門者用於初級啓動關竅、或通三焦之用,日常修命修性皆應用文火,才不會出差錯。何時會氣感強,何時會弱,大家須有所認知,才會知曉如何選擇對應之打坐修練方式。
子午卯酉,四個時辰適合打坐,大家都知道。但子午抽添(子進火,午退符),卯酉沐浴,這八個字形容這四個時辰之煉功方式亦應有所瞭解:例如在午時陽火正旺而應採退符方式修練之時,卻反用添火進火方式修練,難怪會練到中風。
功夫強的人就像一直處在午時,在氣感強,火氣烈之時,應採平火退符溫養之方式打坐,而不可再隨時採氣添火才是。
以上是在靜坐時之對應方式。但日常生活中之平火,亦要有所注重。常聽說,當幾位資深師兄聚在一起開會時,說起話來,一個比一個大聲,論起事來,誰也不服誰。 師尊講稿有不少篇是提到日常如何平火之方法,宜多參修。

5.坐姿淺見

靜坐坐姿之追求,主要是為了使炁能在全身上下自主流動運行,而無阻礙,尤其是風路,因它是大週天運行,上下要經過之路。絕大多數之靜坐者,似乎都沒了解什麼樣的坐姿才是正確的。
炁在脊柱要能自然上下通達,會因坐姿不良而產生阻塞氣通之點有二處,一在腰椎共五節中之第三節(即俗稱之腰椎骨),一在頸椎共七節中之第七節(即俗稱之頸椎骨)。
靜坐時,腰椎骨必須往前凸出,就如同我們自然站立時,腰椎會自然前凸,而造成由背後觀察時,該處會有一凹洞。另外頸椎骨必須挺直,而不能如腰椎骨一般地往前凸。這二個重點,說來容易,但在靜坐時要作到,可就要有訣竅。
腰椎骨:要譲它打坐時自然往前凸出,最佳之方式就是靜坐時,要讓外陰部(亦即由男女陰部到屁股孔中間的那一塊區域,往上一寸三分即為陰蹻)貼地。如能作到,腰椎就會自然凸出。要作到這樣姿勢,最簡單方式就是,坐下後,向前彎腰叩拜三祖,然後再翻腰回來,此時,外陰即已貼地,並與左右兩端之坐骨成三角點。
頸椎骨:要讓它挺直,佛家口訣為眼觀鼻,鼻觀心。只要鼻子能看得到心部,就得收下巴,勿讓下巴阻礙了鼻子視線,此時,頸椎就會自然挺直,而不會阻礙炁之上下自然運行。在咱道家,我們的口訣就是打太極拳時,常提到的虛靈頂勁。其作法是將玄關稍往上頂(應自然,不得使力),如此,下巴也收回了,頸椎也挺直了。
我們在靜坐時,常會內心自問,我究竟該如部分人所說的放鬆身體,讓全身不要有任何緊繃之處,還是如其他人所説,腰桿必須打直。這兩者皆不適當,因前者會造成全身鬆垮,身往前彎,坐沒多久就開始打瞌睡,後者會造成身體未放鬆。全身主幹之脊柱,無論是站是坐,皆應作到前文所提到之二個重點,靈台及陰蹻會自行對正,全身就可自然放鬆,入靜入定時,不須用意,炁即能自然上下運行。
除了上述二個重點外,當然還得加上捲舌抵住上顎之內端水位,以及扣緊上下排之牙齒。舌抵上顎,亦為使炁能從脊柱上下自然通行到達玄靈之第三個要點。同時,左右上臉頰處各有一個點,它們具有如同玄關般之控制全身的筋之功能,透過扣緊牙齒的動作,它們能幫忙此時已上頂之玄關(虛靈頂勁),來自然地拉住脊柱四週之筋,以便放鬆時,全身不會垮掉。
在靜坐中途,即使已入靜,仍可隨時動動身體,以便調整一下不正之坐姿,如此才能更進一步達到入定。畢竟入靜是一種狀態,而非一種姿態。
以上為身體及頭部,為使氣能自主地上下通達運行之一些淺見。
至於炁要能在下肢兩腿、以及身體左右龍虎邊(帶脈)亦要能通暢自然運行,這就必須能作到隨時可儘速地進入中上乘之胎息(體呼吸)狀態,即可達成。莊子有云:衆人之息以喉,真人之息以踵。

6.出神口訣 及煉神還虛之練法

不像佛家之練神歸空,我們仙宗是要煉神還虛。
打坐時,雜念不斷,無法入靜,多係因對一般俗世之貪求心未滅。行功不外凝神與用神,而非用心。心一動則邪火生,因其多為鑽營之私心。神不凝則散,雜念即到。動意其實多為動心。凝神則可將凡火變成真火,有利於煉精化氣。
師尊云無意不成道,但意是不能成事。意只是為先鋒,主要是要引出元神到位。神不能兩用,能練到出神,就不會有雜念。此時動意而不動心,謂之真意,其實即是用神。
練功修道本即有所求,求的目的是為了修成正道。只要念頭為無私,皆為正念,那驚訝心、知覺心、喜幸心皆無,一切皆為返回我先天故物,無所喜,亦無所驚,此時之用意,不算動心。如此,自能進入專一及抱一,當然靜而定。照之久練,自會返本還原。
說來說去,其實恐還是説不清啥是意?啥是神?惟有等到悟好、煉好出神口訣,修習有成,自然就知意與神,兩者之區別。讀過千篇 師尊講義,印象所及, 師尊僅在一、二篇內文中,提到此口訣。口訣如下,提供師兄姐們參悟:
"元神出於心竅,以雙目送達"
仙宗功法,打坐須閉雙目(此為閉六門之一)。在閉目情況下,可前視外玄或返視自身,此時皆可將元神以雙目送達,此為出神。出神即抱一。抱一的 “抱”字用得很玄、很貼切。 師尊曾說守竅(須為竅中竅)即為抱竅,大家要是能將守竅及抱竅的二個不同感覺,在靜坐中悟清差別,就能分清用意、注神、及出神之區別了。抱之字解係用兩手,在此係用兩目。悟清此點, 師尊所云: “守玄抱靈”之了性功法,就會有更進一步領悟。
能煉得出神,則幸甚!這就可進入用神及煉神還虛之階段。
身內氣為虛,身外氣為玄。能將此玄虛之氣煉合,並知取外玄而補內虛之修道人,可稱為練氣士。此功法,即為所謂之煉神還虛。煉合方式,得先煉好 師尊曾談到之「內外相應」之功及先天胎息。
師尊傳道,利用各種人身解剖圖,來講解體內關竅。亦透過顯像予劉大柏師兄,而留下始祖聖像及崑崙山聖像圖。也畫出無極圈,教我們要天天看,以便領悟。這些,其實都在傳導我們道家之內外相應之功法。煉此功法,可透過出神,來煉出體外真身,再與自身之假體合。亦可利用外玄無極圈之太極點,化成兩儀,引動先天胎息,並進而化成四象,帶動體呼吸。體內胎息,係運用後天八卦上下之坎離動。體外外玄之胎息,則係運用先天八卦上下之乾坤動,引動身外之玄氣。此種胎息,謂之先天胎息。悟清此兩項功法,則應能領悟更多 師尊留下之煉功講記中之部份高階修法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