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道功拳、劍研修班

混元氣勁與三寸三 

2013.11.13
點閱數:3410
混元氣勁與三寸三

 馮裕後         ~轉載自 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研究會102年會刊~

自古道家創立道功拳亦稱太極拳,是以道家的思想而衍生的一種包括哲理、氣功及武術的練習,修鍊的方法根植於深奧的道家精髓,需較長時間的研讀、理解及演練,才有可能一窺古聖先賢所藏的瑰寶。
虛無、無極、太極為道家思想之根本,演練太極拳必須要深諳其理,一招、一式皆具足混元氣、勁。 師尊所述《道功拳劍秘錄》第三章「培公太極拳語錄」多處闡示奧旨,如能領略其理,不只健身袪病,拳術之精進與發勁之秘義相應於中。如第八條所示「練習十三勢,必須與一炁相結合,否則便是死架。」而當今太極拳的發展型式,幾乎沒有道家的中心理念,皆朝向養生、運動、武術(西洋武術觀念)等為其目標,發展出的思維及方法,看不到如何與混元氣、勁的結合與運用,因而練習的每一種拳或門派,徒留架式上的不同罷了!第五條所揭「勢者,內含炁機,是活的,架者,則無生機,是死的。」第一O八條即明「太極拳不在於身體運動之形式如何,而在於筋骨內竅元真之發揮。今人專重形式,乃本末倒置。」
練習太極拳如何遵循道家之理,將身體實際與理論結合,如何深入體系的運用?其實前人的智慧,早就將道家原理公諸於世,只是練習者幾乎忘失根源於道家的修鍊方式。第一一八條提到「太極拳之基,不在於十三勢之形,而是混元勁之成,如此勁氣不生,八法五步,又有何用?」意指若無混元勁的養成,則架式只是無謂的動作,古時武術家、鍊氣士即以混元椿為其終身持續不間斷的功法。第三十九條提到「形意拳與八卦拳,丁字步非常多,因為他並沒有把步子死住。所以該等派內照樣高手如雲。」觀察拳架或推手與混元氣、勁的結合與運用,而知其功法深淺。第一六五條闡明「圓勁,又稱渾元勁,完全是一種驚彈,抖搜之勁勢。無角度上之漏洞,對方之攻擊力愈強,我之旋彈力愈大。」可知練習混元氣、勁是非常重要,圓勁中能變化出無窮無盡的力量。
練習混元氣、勁,入門最簡單易學的就是“混元樁”。氣是臟腑間互動而生的能量。氣不足或停滯,則窒礙而疾病叢生;流暢的氣引動完善的新陳代謝,提供充分的養分,維繫健康的身體。練功由外至裡的次第,首要強健肌理、筋脈、骨骼,調和氣血,暢通神經路線,匯聚而關竅建立,以返先天之功。開始練習混元樁必須要有站樁前的準備功課。首先找尋合適的地點,室內室外皆可,如公園、學校,空氣新鮮、環境不吵雜處,排除雜念,將身體放鬆,避免影響站樁時的鬆與靜,可將眼鏡、手錶、帽子收起,準備開始站樁,將身體由上往下逐漸放鬆,雙腳外開與肩部同寛,太開則初學者比較容易傷到膝蓋;接著雙手合抱間距兩拳頭寛,膝蓋鬆開(微彎),靜靜的呼吸調勻,此時要特別注意口訣「吸短呼長」,調勻後就自然呼吸,切莫作刻意的呼吸法。初學者有的為了求快,將丹田與氣海作正逆呼吸,對呼吸強制的改變往往得到反效果,甚者會導致自律神經紊亂或失常,最大成因是交感神經變得亢奮,造成身體臟腑功能也異常,常有練者以為這是練功進步的關係,精神變好(亢奮)一天只要睡幾個小時即可,孰不知經一段時日後“百病叢生”。而練習站樁是提昇「副交感神經」,會使練習者肌理得到放鬆,內心充滿愉悅,從中釋放出維生素B群,內臟的壓力得到紓解。身體得到真鬆,血液循環會變快,細胞末梢才能將雜質代謝,筋絡發揮作用,氣脈得以聯結成密實的供應系統,因而得到袪病的效果,另一方面才能持斷練習而不致於中斷。每天十至二十分的練習,漸漸的手部的氣會接在一起,手上的氣要與胎元的氣接成一個完整而圓的氣球,不管身體怎麼動,氣仍是連結的,雙手的神門與項骨、肘、膝、環跳、手腳等等,在身體動盪時會產生黏稠、牽絲的現象,此時再將牽絲“線”組成的“鈍角”輕輕拉長,縮回作較長時間的練習,一段時日後,身體會產生前後、左右、上下無處不爭(對拉、澎漲)的六面力(混元勁)。如第四十四條所說「掤的瞬間,即變為旋扭轉化,或掌,或拳,或指,或發,或聚,或採,或挒,或肘,或靠,盡在一掤之中。」太極武術之藝契合圓勁合勢,才能發人而不見其形。
練成初階混元勁,這時可用於詮釋一0八式道功拳,每招、每式、每一段落皆可用混元勁與拳勢上轉換、演繹,第五十二條「練拳不衹是在於形式,要在元炁圓滿無虧。真炁圓滿,形式雖方,亦能活動無滯;元真不足,形式雖圓,動作亦不能靈通。」這時可了解混圓圈中,包涵了四方與三角的運用,由於爭力的關係,維持混圓圈不致變形(變形混元勁則爭力消失殆盡)。第一一三條「由吸力與引力所交配反應而成的合力,在拳稱之為『爭力』。它含有廻旋、柔綿、堅剛、閃展、騰挪等等的勁力揉合而成。其無形的變化即根於此。」第一一四條「太極拳之圓活鬆柔,便是從『爭力』之中建立起來。」第一一六條「鬆勁者,係指『爭力』中的渾元與流旋之勁言。隨意念而收發,動靜處於自然。絶無絲毫勉強。」利用混元勁作攻擊、防守絲毫不用拙力,練拳同好朗朗上口言「拳要打三寸三」即是混元勁產生的發力。若以肌肉收縮來發勁,會使肌肉過度使用,如舉重選手的肌腱,逐漸使速度變慢,甚至肌理纖維化,身體血液循環遞漸變差(壓迫血管),進而羅織疾病,練習者不得不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