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道功修煉先修班

長生十二式與關竅的融合 

2012.09.21
點閱數:4941
長生十二式與關竅的融合

鄒賢璋   (轉載自 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研究會100年會刊)

道家養生功法,自八十七年五月普傳至今,能在中壢地區一班接一班的開
課推展,其主要原因則歸功於 三祖 恩師的慈悲及各位師兄、師姐們,大家
無私無我的奉獻,將動功(長生十二式)普傳於世,受惠的仙宗弟子及社會大眾
不計其數,僅已在第一、二期會刊登載的師兄、師姐們修煉心得中,挑選十四
篇簡述其修煉後的功效,給後進及願意繼續修煉的師兄、師姐們參考,能夠更
上一層樓,並且加油打氣、增進信心。 
鄭金蓮師姐:可以增強身體的柔軟度,改善身體機能老化及避免感染病痛。 
陳秀梅師姐:除了身體的一些小毛病,像偏頭痛、五十肩、腰酸、失眠、筋骨

酸痛等外、略舉幾項如下: 
一、修煉動功可以加強我們身體血液的流通速度,增加身體的熱力。 
二、能使僵化、硬化,緊繃的筋肉和骨骼柔和。 
三、促進食物及汗、尿、便的運化而增進新陳代謝。 
四、能直接和間接的鍛鍊胸膛的張挺及脊椎的彎曲、伸直,強筋健骨。
五、使氣血能量運行到末梢(手指頭、腳趾頭),冬天不會手腳冰冷。 
六、能養顏美容,延年益壽。 

姚坤鐘師姐:改善胃腸、筋骨、暈眩及睡眠品質。 
吳琪琪師姐:改善脊椎盤突出。 
黃文娟師姐:增進流汗、排毒功能,一吸一呼間還可以瘦身。 
李瑞美師姐:自從癌症開刀、化療後、改善水腫、腳指甲壞死,毛髮全身掉光,

味覺喪失等痛苦症狀。 

余明俊師兄:驗出大腸癌,放棄開刀,改練仙宗道家養生氣功,練功一段時間
後,身體柔軟度及血液循環變好,到醫院追.檢查,發現癌細胞
竟然不見了。 

張玉香師姐:改善開刀後右聲帶痲痺,不能發音及焦慮症,其好友葉師姐在練
長生十二式後,也改善脊椎側彎所引起的背痛及睡眠品質。 

邱秀珠師姐:改善身體酸痛及疲勞,上課前因工作累到全身無力,胃痛、脹氣;
練完功後,身體的不適及精神恢復許多,靜功對心靈幫助平靜也
有助益。 

榮惠芬師姐:九十三年三月得了乳癌,做了三十六次化療,三十五次放射性治
療,共七個月療程;九十六年十月十日手術,肺中葉全摘除,修
煉道功後讓肺臟撐起來,肺活量也比以前好。以前不太會流汗,
現在動功做完,全身流汗,精神氣色也比以前好太多了。 

卓德光師兄:動功學習使整個身體、精神都變得跟以前不一樣,變得更柔軟,
彎腰時更容易摸到地板,轉身的幅度變得更大,骨頭不再咯咯作
響,呼吸更長穩,走路腳步可以抬得更高且輕鬆,更妙的是腰圍
少一吋,體重降了二公斤,血壓也降低些。 

李玉蘭師姐:每天早上甩手鬆肩必作五百次以上,練完覺得精神氣爽,通體舒
暢,改善脊椎側彎及長骨刺,腰背直不起來的現象、減輕過敏性
鼻炎、氣喘也相安無事。 

湯雁雲師姐:三個月的訓練,我每天早上練習一次動功,感覺精神好,之前手
腳冰冷、腰酸、肩膀僵硬,都改善很多。 

陳世傑師兄:改善腰圍變粗、代謝變差、膽固醇偏高、三酸甘油脂偏高、體重
過重、食道逆流等,每次做完道功都感到通體舒暢,精神充足,
消化代謝也有改善。 

從以上師兄師姐的修煉心得得知,動功(長生十二式)對身體相當好,不僅
能使身體經絡暢通,提昇免疫力,改善許多慢性疾病;練習動功之後,再做靜
功,由於能量提昇,較容易入到靜功的境界。 

本次將功法融合關竅的運用方式,使想要再進階的師兄師姐們,能共同修
道、參道、悟道。 
修煉過程可分四個階段,隨道功的進步再配合各階段修煉的功法如下: 
一、初階:先將基本動作、姿勢記清楚練熟,配合胎元呼吸,身體儘量作到鬆、
沉,此階段在先修班教學使用。 

二、進階:動作要求更嚴格,講解更詳細,將全身筋骨拉開後再放鬆全身,煉
功時要配合呼吸,呼吸運氣宜勻、綿、細、長。大部份的人皆能在本階段,
體會到.的存在,此階段在初級班教學使用。 

三、第三階段:融入關竅(點)及運行全身(線、面)與動功相配合,能使筋、
脈、骨、髓得到補充能量,氣血順暢,此階段在中級班教學使用。 

四、第四階段:當全身氣血順暢,提昇能量後即可煉習收、放身體以外之靈真,
最好由近到遠,循序漸進慢慢練習,才能成功。(如古木、怪石、羞草、
野花、萬物靈真、山脈、湖泊、湧泉、溪流、江川、海洋、天靈、日、月、
星、斗、地靈、地、水、火、風等);各階段純熟後,當然依個人的修行、
努力及福份機緣可更上層樓(例如:運用規體、三色外線、道劍合一等,
不在此次討論範圍)。 
本次所討論為動功(長生十二式)的第三階段: 


第一式:大鵬展翅
一、吸氣時寬腰鬆腸,意念在胎元,吐氣時縮腹將濁氣呼出,胎元儘量向後背,
腰椎命門穴或真.穴貼。 
二、吸氣時以意領氣,由真.穴循風路直上靈台,吐氣時由靈台、心竅、胎元
回到真.穴。 
三、吸氣時以意領氣,由陰蹻、尾閭、仙骨、真.穴、夾脊、更年、項骨、玉
枕、上崑崙頂、泥丸宮、外玄、人中(督脈路線)、下顎、重樓、降宮、
胎元,回到陰蹻(任脈路線)。 

第二式:猿臂迴轉 
一、兩腳與肩同寬,膝關節微曲,全身放鬆,意念在左腳湧泉穴,吸氣時以意
領氣,腰胯向左同轉,向上至左小腿、左大腿、左胯,循身體左側(膽經)
上至左肩(抬手舉高)、左手臂、左手掌勞宮穴交給右手掌勞宮穴(身體轉
胯向右轉時吐氣,右手臂鬆垂向下),以意領.向下,由右手臂、右肩,
循身體右側(膽經),右胯、右大腿、右腳,下至右腳掌湧泉穴,剛好為圓
週一次。 
二、意念以胎元為中心點,雙手劃圓一次為三百六十度,以意領.,隨動作一
邊佈.到身體上、下、左、右、前、後四周,將自己包攏在圓形能量圈內。
可做到罡.護身之功效。三、左右各迴轉十三次。 

第三式:伸筋拔骨 
一、在做標準式第三式之前,最好先做預備式鬆身、拉筋、拍打全身以避免受
傷,做完後會使第三式更輕鬆、姿勢更標準。 
(一)雙手交叉向上側彎拉筋,左右各七次,共三遍。 
(二)後仰向後拉七次。 
(三)向前收胎元,提陰蹻,再彎腰壓地七次。 
(四)向左收胎元、提陰蹻,再彎腰左腳旁壓地七次。 
(五)向右收胎元、提陰蹻,再彎腰右腳旁壓地七次。 
(六)雙手握住腳踝,收胎元、提陰蹻,點頭震動十三次。 


(七)拍打:雙腳、雙腿、兩胯、腰部、身體左右兩邊、膽經、腋下淋巴腺、
雙手臂、雙手掌正反面、雙手向後拍打肩背、更年二十次以上。 
(八)再蹲下將全身力量壓在左腳上,拉左大腿前面的筋,再換右腳蹲下,
拉右大腿前面的筋,即大功告成。 

(九)注意事項:拉筋時應隨本身之身體狀況及體質,慢慢加壓後鬆開(如
彎弓之彈性般),讓自己的筋骨更柔軟、更富彈性,身體更健康,年
輕有活力。 

二、伸筋拔骨標準式 

(一)雙腳併攏,腳尖分開三十度,意念在湧泉穴,吸氣時收胎元、提陰蹻,
以意領.將雙腳之.提與陰蹻相合,再向上至心竅,雙手指交叉抬至
胸前反轉向上,儘量拉伸,.至雙手勞宮穴,同時腳跟抬起,吐氣時
將.帶回到湧泉穴,再吸氣將.循上述路線至雙手勞宮穴,第二次腳
跟不用抬起,吐氣時身體連雙手向左側彎(左手彎曲拉右手,右手臂
儘量伸直),再吸氣(同上述),吐氣時,身體連雙手向右側彎(右
手彎曲拉左手,左手臂儘量伸直),左右各做三次。 

(二)再吸一口氣往後仰,彎腰向前吐氣同時收胎元,提陰蹻,壓地三次。
(三)雙手握住腳踝,收胎元,提陰蹻,點頭震動十三次。 
(四)各做三次。 

第四式:後仰擺身 
一、雙腳打開大於肩寬(向後仰時重心較穩),吐氣時雙膝微彎,身體向後微
仰意念在湧泉穴及後腳跟,頭、頸、肩放鬆,腰胯同時轉,左肩對準右後
腳跟,同時以意領.,吸氣時身體慢慢提起向左後仰(身體提起站直,眼
睛不能離開右後腳跟),由右後腳跟的二條大筋(通天二柱)向上循小腿、
大腿、腰部、背部、頸部(膀胱經)、內玄,路線為一次。吐氣雙膝微彎
下沉,身體回到正面,再吸氣,向右後仰,循上述之路線,左右各轉十三
次。 
二、通天二柱即膀胱經, 恩師在講道集成曾提到:「今天傳一秘,即是桃李
接木之功,為活通二柱。則是不花眼,不落牙齒,耳不聾,即是每日早晚
二次,用淨水洗淨後項玉枕關,而後用手搓六十下,但是早上面向東南,
晚上面向西北為要。原理就是通天二柱,乃是足跟至玉枕二條大筋,中間
夾著更年期,若是大筋中斷,人立即頭垂下,抬不起來,而此筋上端通玉
枕及內玄,故而人受感冒,是腦後來風所致;練此功由二目、面上氣色作
標準,三十日再看,六十日身體大變,此為修身延年之要訣。」 
三、做完後仰擺身後,兩手搓熱,再做桃李接木之功,保養身體酸痛處,效果
更加。 

第五式:左右扭轉 
一、雙腳併攏,腳尖分開三十度,雙手向前平舉引地靈(地、水、火、風)上
來(似太極拳起式),手握拳轉腕向上,收回與腰齊。 

二、左手舉起吸氣,向上引天靈(日、月、星、斗)至手掌兩.相合,由上至
下以手掌補充身體右半面(所到之處熱熱、麻麻、癢癢的),順序為頭部
(崑崙頂)、頸部(重樓)、右肩、身體右半邊(肝、膽經)、右胯,身
體向右側前方彎腰、右大腿、右膝、右小腿、右後腳跟、右腳掌(湧泉穴)。 

三、手握右腳跟,頭身儘量向左後方伸展、挺腰、眼睛看左臀部三次(向左後
方伸展時,左手不能離開右膝蓋骨)。 
四、身體回到正面,彎腰頭部及身體震動三次,左手壓地呼氣後,身體直立吸
氣,左手收回,還原於腰部(手握虛拳)。 
五、換右手,同二、三、四項完成為一次,左右各做三次。 

第六式:左右搖擺 
一、兩腳分開與肩同寬,膝關節微曲,雙腳掌平行向前,手結乾坤訣,吸氣時
收胎元,提陰蹻,舌抵上顎,以意領.,由左腳湧泉穴引地靈上升,循左
腳跟、左小腿、左膝、左大腿、左胯、身體左半部(肝、膽經)、左肩、
左頸部、左耳骨,至崑崙頂合天靈。 

二、吐氣時,以意領.,由崑崙頂到天靈下降,循右耳骨、右頸部、右肩、身
體右半部、右胯、右大腿、右膝、右小腿、右腳跟、右腳湧泉穴合地靈。
三、頭同頸部左右搖擺各十三次。(順序為左右、右左、左右、右左…以此類
推)。 
由於會刊版面有限,其餘第七式至第十二式待續,將登於下期會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