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道功研究會年刊 會論

道功研究會一O七年會刊 會論 

2019.03.11
點閱數:1801
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研究會一O七年會刊
會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理事長 羅賢仁
賢仁曾蒙師恩,免沉疴於群醫束手之際,因感念師恩浩大,故時刻以  恩師濟世渡人之胸懷為榜樣,致力發揚仙宗德培道高、慈悲濟世渡人之道統,冀報師恩。
本門係性命雙修至高無上大道之學,偏於修性或修命皆不足以彰顯本門大道之精神。  恩師常以「修道先修心,以德培道高,輔國化民」來提醒弟子,勿忘修道之根本;而今仙宗大道要普傳,廣渡有緣人,並尋找根源子。但如今要如何渡,如何尋找根源子?即使眼前是有緣人、是根源子,我們也未必渡得了。何以為然?因為我們的修為、我們的氣質、我們的種種外在都無法彰顯真正大道精神。五教聖人心法及各教教義皆不接觸,亦不了解,甚至連  師尊的心性修法都不求甚解,自渡都渡不了了,何以能彰顯仙宗之精神。
修道絕非閱覽仙宗要義、背誦經典、打坐練功亦或與人談天論道,便算是修道了。  師尊六十一年四月九日於公館曾說:「不要把我講的以文字參悟,要改去字意才能知道內中玄妙。」道法有粗、細、微、玄、妙,修道就必斷除地獄五條根,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守住修行必要的戒律,老實修行,真實的參悟。在  師尊的講道集成,詩詞裡很多都記載著心性功法,都必須一一去參悟,以悟出文字裡的邏輯及真理,舉一反三,悟得玄中妙,方不辜負  師尊所講的道。然而有些弟子卻背著師意,不解聖意,竟說  師尊所講的道,一字都不能多。如此硬邦邦的思維,大言不慚,自渡都渡不了了,更遑說闡揚仙宗精神,普傳有緣人。
所以說修行不只要從文字裡修出智慧來,還要進一步從靜坐、遣慾、澄心、神清來達到最後實證的功夫及妙智慧。
由於本門修命的實證功夫,在眾法門中堪稱是首屈一指的法門,常有令人驚艷的效果,所以常見資深的師兄耽溺其中,而忘了修煉身體的目的是以假修真,修回自己的自性本體,往往在心性上下功夫不夠,著重外相種種,未能修出真正的太和之氣,反而常呈現暴戾之氣,最後心性未成,反而身性敗傷。
而在平時修心及培養高尚的品德時,就應與智者為伍,多接觸善知識,與良者同行,心懷蒼生,擁有大愛無疆的胸懷,才能培養出修道人溫良恭儉讓的氣度,以這種氣度氣質所散發出來的生命能量光,方能彰顯大道。
身雖假,但無人身卻無以證道,這就是為什麼要性命雙修的道理。但絕不可忘記目的為修回自性。「修道一年,金仙在眼前;修道十年,金仙在天邊。」若忘了修道的初衷與目的,離道就會越來越遠了。所以修道者要時刻檢查自己的內心,並戒慎自己的一切行為是否合乎道,二六時中不離自性、不離道,共向明心見性大道邁進,以德來培養道,此生縱不成道,亦離道不遠,亦可無大過矣。